首页 > 要闻

不求回报的草根医生——记海南州同德县唐谷镇达隆村村医扎保

作者: 来源:政府 2020-04-25 10:31:10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多年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群众口中,一直流传着一位藏族曼巴的动人故事。他叫扎保,是同德县唐谷镇达隆村土生土长的一名...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

多年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群众口中,一直流传着一位藏族曼巴的动人故事。他叫扎保,是同德县唐谷镇达隆村土生土长的一名平凡却不平庸的牧民,也是村里的村医,当地人亲切称他为岗尖曼巴(藏语译为赤脚医生)、好人扎保,只要一提起他,无人不知晓、无人不称赞。

扎保医生的名气在我们这里很大,找他的人也多,而且他不收任何费用,我们特别感激他。达隆村村民次真尖措告诉记者。

扎根基层30多年,步行、骑马或骑车,扎保背着自己的行头走遍了家乡每一寸土地,为每一个治疗救助过的人带来了健康和希望。而作为不求回报的草根医生,这份辛苦且不易的工作是他从小的愿望。

小时候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每家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家里有人生病不仅要去路程很远的县城,还需要足够的钱,这里的人们不是因为没钱看病,就是因为路程耽误时间。扎保回忆道,由于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家庭困难,儿时缺医少药的生活环境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因此让身边的牧民有病能治、有药可吃,这一想法早早埋在了他的心里。

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扎保接触到了在同德县唐谷镇地区比较有名的一位藏医接骨治疗医生尖桑。尖桑医生的接骨术比较特别,不开刀、不流血,以摸骨复位的方式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负担,且没有副作用,也不会留有后遗症。这种治疗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减轻病人疼痛。当时21岁的扎保被接骨术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经济费用少的特点深深吸引,在拜尖桑为师后,用了整整7年时间,从一个初级学徒成长为一名熟练掌握接骨医术的会治病、能接骨的全科医生。

近30年,扎保为5300余名断骨伤患者无偿开展接骨治疗,康复率在95%以上,他的接骨医术声名远扬,接待的患者不但有本地群众,还有省内其他州县的患者慕名前来。

如今,让他一直牵挂心头的就是这门手艺的继承和发扬。他说:学这个很枯燥,又很辛苦,想找一位能沉下心来踏实学习的年轻人。

对待患者不分民族,一视同仁,甚至对一些特殊患者亲自上门服务,在治疗结束后上门观察,同德地区大大小小所有村庄的村民都存有他的手机号码,而他的手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最多时,一天要接数百个电话,因此他一直沿用着最初的号码。不管在哪里,他不像是医生,更像是一名战士,随时准备为群众付出。

我是村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站出来。在今年疫情期间,除了第一时间请缨去疫情防控第一线,扎保还将自家诊所仅存的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液、酒精等,捐献给了唐谷镇卫生院并由卫生院捐献给县卫生健康部门。同时,结合自己上网了解到的,在村级微信交流群中编辑藏文版疫情防控知识,以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充当起了疫情防控宣传员。

在扎保家的柜子里,放着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从唐谷镇优秀党员到优秀村医,从同德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到中国好人榜一本本鲜红的证书,记录着扎保30余年的勤奋和汗水,展现着卫生战线共产党员的风采与无私。也正是有了像扎保这样既可爱又可敬的人,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才巩固了基层一线的医疗卫生网络,促进了当地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安康。(王臻)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